通山:精准监督 护航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咸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5-04-15 10:30

“想不到来这里旅游能看到有趣的民俗歌舞表演,也能体验田园亲子研学,还能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非常棒!”三月春风暖,油菜花开艳,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的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点赞。


近年来,大路乡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持续完善乡村文旅产业体系、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大路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背后,是通山县纪委监委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护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以精准监督、创新机制、全程护航为抓手,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廉动力”,助力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农业是农文旅融合的根基,监督保障农业根基,有助激活产业潜能。通山县纪委监委紧盯春耕备耕、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下沉一线监督,确保农业稳产增效,通过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督查,严查农资价格虚高、灌溉设施滞后等问题。同时,聚焦土地违规占用、资金挪用等突出问题,开展“联动+交叉”监督,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监督手段,借助数字乡村监管平台进行数据比对,并通过查阅台账、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核实“三资”使用管理情况,确保集体资产盘活利用公开透明,为农文旅融合提供资源支撑。


文旅产业能够快速发展,文旅项目建设支撑作用尤为关键。县纪委监委将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的重点,充分发挥“室组地”协同联动作用,通过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热点文旅项目涉及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涉企服务、行政执法、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一线开展监督,当场反馈问题,限期整改、逐一销号,保障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推进。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促进办案、整改、治理有效贯通,及时总结发案规律,深入查找文旅行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景区景点是寓教于游、以景述廉的重要场所。为做好“廉景互融”文章,通山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推动县文化和旅游局立足地域文化资源和群众基础,积极探索“廉文旅”发展模式,深入挖掘红色遗迹、名人故居、清官廉吏等资源,将清廉元素融入景区建设和非遗传承。依托圣庙、冷水坪、楚王山革命烈士纪念园等革命先烈活动旧址,开展“讲好党史中的廉洁故事”“清廉寻访打卡”系列主题活动,把讲好廉洁故事作为红色旅游的重点内容,通过讲述先辈廉洁故事,让游客在休闲中感悟清廉文化,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渗透力。


在挖掘廉洁资源、开展廉洁活动的基础上,县纪委监委创新构建“县纪委常委+纪检监察室+派出机构+乡镇纪委”协作模式,通过“1+N”综合督查队伍,深入纠治旅游领域的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完善制度”监督闭环。此外,畅通“线上+线下”信访渠道,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纪委监督岗”,积极探索建立专项约谈机制,对涉及旅游企业证照办理、项目审批、许可发放等政务服务事项,开展专项监督,助推优化文旅市场发展环境。


“旅游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通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全链条”监督为笔,以山水资源为卷,推动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为乡村振兴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篇章。(李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