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走读式’谈话前,必须对风险隐患进行全面评估,筑牢谈话场所安全防线。”在近日召开的通城县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安全工作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再次敲响“安全办案”警钟。
办案安全是审查调查工作的生命线。该县纪委监委始终将“安全第一”理念贯穿审查调查全流程,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办案环节,构建起“全员、全程、全面”的安全责任体系,持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管控质效,确保审查调查工作行稳致远。
为夯实安全办案基础,该县纪委监委将办案安全教育列为“必修课”。围绕谈话场所管理、“走读式”谈话程序执行、硬件设施配置等重点内容,通过专题会议、集中培训等形式,对全体干部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过程中模拟谈话对象突发疾病、情绪失控等场景,让干部学习应急处理方法,旨在让安全文明办案的制度规定入脑入心,转化为干部的自觉行动。
“办案安全与案件质量是‘1’和‘0’的关系,没有安全这个‘1’,再多的办案成果也将归零。”通城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郑红萍介绍:“我们会对每一起案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将问题反馈承办部门整改。”
在具体实践中,该县纪委监委严格落实“谁谈话谁负责安全”原则,严密把控谈话前、中、后三个关键环节。谈话前,深入了解谈话对象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工作表现及家庭情况,科学评估风险,制定“一人一策”的谈话方案与安全预案;谈话过程中,时刻关注对象动态,灵活调整谈话策略,对突发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谈话结束后,严格执行“手递手”交接程序,由谈话人员、家属或单位工作人员签字确认,并宣期进行回访教育,做好心理疏导,确保“走读式”谈话全程安全可控。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创新建立“一案一评查、一案一剖析”机制,通过案卷查阅、实地检查、录像调阅等方式,对办案纪律执行和安全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形成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同时,建立“安全隐患整改回头看”机制,对已整改问题随机抽查,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
2025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处置问题线索668件,立案30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6人,采取留置措施11人,实现办案安全事故“零发生”。
“我们将始终把依规依纪依法办案作为根本遵循,持续强化安全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做实‘案前、案中、案后’全流程管理,确保审查调查工作安全、规范、高效推进。”通城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罗奇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