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稻浪翻金迎丰收 精准监督护粮安

来源:咸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5-10-31 10:49

金秋时节,通山县燕厦乡马桥村的田野里,收割机轰鸣作响,金黄的稻穗转眼变成饱满的谷粒,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一幅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畅丰种植农场负责人程正旭驾驶着自动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喜悦地算着收入:“今年亩产量有一千多斤,预计能有二三十万元收益!”

马桥村位于燕厦乡西南侧,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村,过去集体经济薄弱,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土地零散,产业单一,种植的普通大米产量低、收益少。近年来,通山县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等优良稻种,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2024年,马桥村完成3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村种植水稻七百余亩,总产量达七十余万斤,带动村民增收八十余万元。

然而,产业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此前,通山县纪委监委在走访调研时发现,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培训覆盖不足、品牌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业的提质增效。

问题的背后,暴露出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统筹、技术服务和资金使用效率上存在短板。对此,通山县纪委监委采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梳理问题清单,向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制发工作提示函,督促压实主体责任,限时整改。在监督推动下,县农业农村局组建农技服务专班,开展“点对点”培训,推广机械化收割、绿色防控等技术;县市场监管局指导合作社完善“莲花香米”品牌标准化生产流程,并打通电商销售渠道,推动稻米远销黄石、武汉等地。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补贴、农机购置、金融信贷等关键环节,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发改等部门开展“嵌入式”监督。通过数据比对、实地勘验、走访群众等方式,截留挪用、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确保资金精准落地。今年以来,共开展涉农领域监督检查7次,发现新增农机具购置与应用补贴信息错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错发、多发等问题31个。

在监督护航下,马桥村水稻产业实现“提质扩”。全村依托“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6个优质稻米基地、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莲花香米”年销量突破20万斤,带动群众增收80余万元。此外,稻谷还通过古法酿酒工艺延伸价值链让每户年均增收四五万元。

“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政策落实、干部作风转变,以精准监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稻香飘得更远、农民笑得更甜。”通山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