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管理不严格,对改制企业党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推动不力,存在‘僵尸支部’现象”“治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党风廉政建设文件连年套用”……3月底,咸宁市委第四巡察组在向市物资行业协会反馈巡察意见时,面对面摆出的问题让该单位党组负责人“坐不住”了。
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点穴式”巡察方式,开展专项巡察,一些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被开门见山摆到了台面上,这是咸宁市切实发挥政治巡察“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的缩影。
“今年来,咸宁市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巡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剑指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突出问题,突出政治巡察,创新方式方法,巡察‘利剑’锋芒愈显。” 咸宁市委巡察办主任石润福介绍说,“截至目前,已对市直8家单位党委(党组)启动‘点穴式’巡察,发现并反馈问题28个,移交线索26条。”
据了解,为确保巡察工作取得实效,该市着重在巡前、巡中、巡后三个阶段上下功夫、做文章,精准发力直击“病灶”,着力破除顽疾。
巡前摸排定“穴位”。在“点穴式”巡察启动之初,聚焦中央纪委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意见中明确的4个方面12类突出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梳理问题清单,细化检查内容,创新制定政治巡察清单,形成巡察“穴位图”,保证工作有章可依、环节有规可循、过程有序规范。
巡中集结用“尖刀”。丰富巡察手段,积极探索“机动式”巡察,充分发挥“小队伍、短平快、游动哨”的优势,明确巡察目标,简化工作流程,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精准突击、直达现场,察“严”档案资料、察“细”走访谈心、察“实”信访举报、察“准”问题线索,直指关键,集中时间快速完成调查。
巡后整改重“挑碴”。为充分发挥巡察整改治本作用,聚力高效监督 ,在巡察过程中适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引导整改单位精准解剖、追根溯源,逐条建立“台账”,对“账”处理,形成与问题清单一一对应衔接的“祛病药方”。落实跟踪督办机制,建立办结清单,对按期整改到位的予以销号管理,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整改落地见效。(陈爱华、曾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