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环相扣 线成面 监督力量攥指成拳

来源:咸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10-28 22:01

去年以来,在开展村(社区)巡察全覆盖工作中,通山县巡察办发现“组级沉淀资金较多,组长更换频繁,交账不及时,造成集体资金流失,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针对反馈的问题,经过会商,由县纪委牵头,联合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对村组资产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清理。同时,该县出台《通山县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暂行办法》,探索实施“组账乡(镇)管”试点工作,明确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构建联动监督长效机制。


像这样的协作配合是该县推动各类监督有效衔接、融合发力,提高监督质效的生动实践。


今年来,通山县纪委监委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进一步在机制创新、质效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以融合监督模式推进各类监督责任共担、任务共推、力量共聚。


为推动贯通协调更加顺畅,该县纪委监委探索制定《关于建立健全监督贯通融合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协作范围、责任部门和协同配合机制,要求双方在信息互通、线索移送、成果运用、整改监督等方面进行协作配合。通过联席会议、信息交流、会商通报等方式,部署重要工作,研究重大问题,促进业务交流,做到监督协同。探索建立政治生态报告制度、谈话提醒制度,通过加强对各职能单位履行监督职责的情况进行督查督办,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


聚焦党内监督统筹衔接,制定《进一步深化通山县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协作区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机制措施,将12个乡镇、8个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7个纪检监察室连点成线,划分建立6个协作组,形成“县纪委常委+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的工作模式,各协作组统筹开展交叉检查、办案协作。建立巡察派驻联动机制,巡察前派驻机构提前跟进沟通,巡察中派驻机构与巡察组同向发力、互补联动,“点穴”查找问题线索,巡察后通过力量的共用、信息的共享、整改的共抓,合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同时,将纪检监察机关和派驻机构日常监督重点纳入巡察监督重要内容,巡察整改纳入日常监督,完善监督整改链条。


“攥指成拳,才能无坚不摧、合力致远。”该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不断在强化统筹调度、健全机制制度、深化成果运用上探索创新,使监督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宋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