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陈玲 实习生 吴昌霖)军旅生涯16年,为国奉青春。军转任纪检,为民“洒热血”......回望过去,聂勇的时光是交给国家交给党的铮铮年月。
勇于攀登,锻造纪法双通的“金刚钻”
1983年出生的聂勇是咸安人,2001年9月考入解放军炮兵学院(现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2017年9月他退伍转业到咸宁市纪委工作。从兵戎相见、荷枪实弹的战线上转到不见硝烟的反腐战线上,野战老兵变成纪检战线上的新兵。
在刚接触到纪检信访工作时,聂勇常感到忐忑不安,因为他明白纪委监委是政治机关,从事纪检信访工作要具有很强的政治素养,要熟悉和掌握党纪法规,更要有临机应变的处事能力。进入陌生领域的聂勇并没有消极畏难,努力提升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监督执纪能力。平时他抓住点滴时间恶补业务知识,积极参加“香城铁军大讲堂”和各种培训来提升监督执纪执法本领,努力学习党纪党规和法律知识,凭着一股军人不服输的韧劲和狠劲,2021年一举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几年的信访工作锤炼,完成了从“门外汉”到业务骨干的蜕变,2020年在全省纪检信访举报检举举报平台推进会主会场给全省参会的近4000名纪检干部作平台业务授课,2021年省纪委监委信访室编撰《信访举报业务》一书中,作为全市纪检信访系统唯一编委人员负责该书的第四部分编写校正工作。
以心换心,架好干群沟通的“连心桥”
信访工作是出了名集缠、难、烦、累、怨于一体的差事。不能忍受清苦寂寞,就干不好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者必须要以苦破难、苦中作乐的精神,要以金子一般的爱心、火一般的热情、钢一般的坚韧、海一般的宽容,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聂勇就是这么干过来的。五年来,他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接待中总能做到态度和蔼、用语文明,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能够在与信访人的交流中,敏锐体察信访人的真实想法,取得来访群众信任的同时也能严格保持底线。
接访工作涉及的问题多、政策广,这就要求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的知识修养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聂勇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接访办法:“一稳”,即用自己的热情接待,稳定上访人的情绪;“二听”,即耐心听取和详尽记录上访人的诉求;“三辩”,即在与上访人交流中区分信访事项的轻重缓急;“四明”,即让上访人明白哪些诉求可以信访途径解决,如何依法有序上访。“信访工作人员,就是要做群众读得懂、用得好、行有效的指南针。”聂勇这样说道。
近年来,群众对纪检机关的信任转化为监督的热情,纪委信访室成为上访群众的“热门”,接受群众咨询、受理业务范围外问题暴增,聂勇乐此不疲,每天与群众打成一片,饱含真情地处理这项“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为连通纪检机关和群众之间“连心桥”发挥了正能量。
问需于民,畅通涉疫举报的“快车道”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涉疫防控信访举报屡见不鲜。为充分发挥信访举报问题线索“主渠道”作用,快速高效做好疫情防控信访举报受理办理工作。作为室里业务骨干,聂勇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变化,积极主动把工作做在前想在前。通过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疫情防控信访举报方式,加大网络、来信、来电等“不见面”举报方式的宣传力度,时刻受理群众诉求,电话举报24小时不打烊。为保证不漏掉一个电话,以部队战备值班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手机不离手,有的群众甚至半夜打进来,他毫不犹豫地接听处理。对疫情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举报,当天分流转办并跟踪调查处理情况;对业务范围外涉疫信访件,第一时间转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把监督前置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最快速度回应群众关切,以最高效率保障群众利益。
退役不褪色,永当志愿服务的“排头兵”
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聂勇成为市纪委监委首批主动申请下沉到社区的党员干部,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争当抗疫排头兵。他走街串巷耐心做好疫情政策宣传,守点卡口劝阻人员进出小区,入户排查外地返咸人员,给小区居民送药送菜.......
哪样都是奋勇争先,哪里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结束后,为巩固包保社区防控成果和开展创文活动,聂勇又主动申请成为双龙社区学府一号党支部第一书记,指导小区党支部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协调解决小区电梯损坏、向孤寡老人送温暖和帮助生活困难人员联系就业等问题。2021年,小区党支部被永安街道办事处表彰为优秀小区党支部。
“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感受到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尊崇。”今年八一前夕,聂勇被评为2022年度“南鄂楷模·最美退役军人”,他说:“荣誉代表肯定和鞭策,我将整装再出发,勇当先锋、争做表率,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好干部,为清廉咸宁建设和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