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诠释责任
赤壁市赵李桥镇党委书记 熊新年
我叫熊新年,是赤壁市赵李桥镇党委书记。我出生在教师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深感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背负的责任有多大。我常说:乡镇干部是干实事的人,为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老百姓负责任。
发展是我心中最大的实事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赵李桥是历史古镇、文化名镇,是欧亚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种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松峰入羊楼,茶香绕凤丘,古韵珠洞晓,月旁石人瘦。”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鼎盛时有茶庄200余家,“洞茶”远销边疆和海外,羊楼洞誉称“小汉口”。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城镇,省委书记李鸿忠对赵李桥茶产业发展寄予殷切厚望,要求赵李桥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咸宁市委也适时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集群”和“打造万里茶道经济带,做强百亿茶产业”的发展目标。
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作为茶叶古镇的党委书记,如何抢抓机遇,延续百年茶香、擦亮百年品牌、打造百亿产业,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发扬光大?这既是历史使命,又是历史责任。我深切地感受到,实现百亿茶产业集群发展,赵李桥要成为主阵地、核心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迎难而上。
我们从基地建设入手,明确提出以建设有机生态茶园为重点,大力扶持茶叶专业村、专业组和种植大户,推进茶叶向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14年,新建优质有机茶园2000亩、改造老茶园500亩。
品牌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此,我镇积极引导茶叶企业把好“七关”,即:茶叶采摘关、原料进厂关、生产加工关、包装标识关、出厂检测关、仓储运输关、产品档案关,不断提高茶产品质量,让赵李桥青砖茶成为“放心茶”、“卫生茶”、“健康茶”、“安全茶”。同时,邀请茶叶专家帮助制定青砖茶行业质量标准,使赵李桥茶叶企业成为行业标准企业。鉴于“川”字牌青砖茶和“洞庄”青砖茶商标侵权、产品假冒严重等现象,我多次与工商部门协调沟通,目前赵李桥青砖茶已被国家工商总局纳入打假保护范围。
近两年,赵李桥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赵李桥砖茶厂“川”字牌青砖茶市场脱销;洞庄茶业在稳定边销市场的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扩大内销,系列产品成功打入广东市场;思庄茶业产销两旺,乾泰恒兄弟茶业在9月底可全面投产,今年签约的绘君阁和金合盛青砖茶项目即将开工;羊楼洞古镇茶文化保护与开发项目全面启动。
民生是我心中最大的政治
民生连着民心,要把办实事、惠民生作为永恒追求。
赵李桥版土124.7平方公里,“八山一水一分田”,置身于幕阜山西段余脉北麓平畈上,是两镇合一的工业老镇。近年来,赵李桥在打造湘鄂边界明星城镇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民生问题也比较突出。
我在乡镇工作近10年,最大的体会是“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是最好的工作方式,能为老百姓办好小事才是大事。”
羊楼司村10组吴天宝家是特困五保户,妻子患有智障,儿子长年患病,家中两间土坯房住了30多年,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主动上门慰问,送去床铺和生活必需品,并与他结为基层朋友,在市政府帮助下,协调相关部门给予4万余元资助,帮助吴天宝建起了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住进新房时,吴天宝激动地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熊书记,如果没有你们这些‘亲戚’的帮助,恐怕我这辈子都住不进新瓦房。现在,我家新房子建起来了,请你有时间到我家去喝酒”。听罢这话,我感慨万千,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老百姓就如此心怀感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呢?
羊楼洞村地质结构复杂,特别是2组马鞍山,是一个老地质灾害点,一到梅雨季节,暴雨就会引发山体滑坡。每逢大雨来临之前,我都要叫上村干部,挨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时间一长,群众有怨气,村干部也不理解。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马鞍山地质灾害治理好。为治理地质灾害,我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协调省市国土部门到现场勘查山体结构。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马鞍山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项目成功获批,目前项目已完工。
2013年12月,我刚调入赵李桥工作,由于当年降雨少,发生了旱情,蓼坪村2组、3组,雷家桥村3组、6组和百花岭村1组、2组600余人生活用水困难。有的群众到两三里外的水库挑水吃,有的每天买桶纯净水勉强维持。一方面,我组织专班积极疏导群众情绪,确保春节期间稳定;另一方面,紧急调遣3台送水车,每天早晚2次送水,保障群众用水供应。同时,争取市直相关部门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启动自来水接通工程。通过3个月的努力,6个组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两年来,我们致力于惠民生解民忧,硬化公路23.6公里,解决安全饮水2600人次,整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维修塘堰19口,新建、改建农田灌溉沟、渠38条6700米,一件件民生热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迄今为止未出现1例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
党建是我心中最大的责任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无论是在以前任职的车埠镇,还是在现在任职的赵李桥镇,我都始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自己的“责任田”来深耕细作。我深刻体会到,“一人强不算强,一人好不算好”,只有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打造既严又实的和谐团队,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013年底调往赵李桥镇后,我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就是党建工作会,安排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村党支部民主决策特别是“五议五公开”制度落实等工作,会上现场拍板拿出15万元解决2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扩建资金问题,并提出“131”群众工作法,要求每名镇机关干部每周至少3天工作在村,每月至少为群众办1件实事,使干部住村工作成为常态。
近年来,在急难险重和关键时刻,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总是冲在最前头,涌现出了以蓼坪村党支部、石人泉村党支部和黎红江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6月2日零时至8时,赵李桥镇遭受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最大降雨量达249毫米。降雨来势猛、强度大,损毁桥梁22座,淹没冲毁道路63.2公里;受灾人口7521人,受灾农作物6671.4亩,倒塌损毁房屋12户32间,直接经济损失2939万元。
雨情就是汛情,灾情就是命令。凌晨2点,接到紧急通知,我第一时间奔赴灾情最严重的羊楼司村和蓼坪村,指导受灾群众转移。在村民安全转移不到半小时,洪水就淹没了多处村庄和农田。忙到早上7点,又接到电话:“熊书记,你快来啊,砖茶产业园堤要垮了!”赶到现场后,我心急如焚,皤河砖茶产业园堤段塌方100余米,湍急的水流正将塌方的口子越撕越大,堤坝主体中央甚至出现大管涌……更让我心焦的是,堤上堤下还有许多老百姓在围观。背对着滔滔洪水,说不怕是假话,万一河堤被冲垮,汹涌的洪水必将无情地涌入镇区和砖茶产业园,灾害损失将无法估量,而我也可能被洪水卷走。作为党委书记,必须站在险堤上,因为有我在,群众心才安。人在堤在,只有保住了堤,一切就有希望。我当即安排派出所民警拉起警戒线,紧急疏散围观群众,并临时调来4台铲车和挖机开展作业。经过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堵住了口子,保住了大堤,保住了砖茶产业园和镇区,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抗击特大暴雨灾害中,镇村干部始终战斗在一线。羊楼司村50多名党员彻夜帮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蓼坪村支部书记黎红江不顾个人安危救出被困群众9人,石人泉村女支书周琴带着儿子趟着积水敲着铜锣连夜叫醒村民,并组织村民们迅速转移,当天晚上,我与镇村干部一道安全转移群众2810人。由于我们反应迅速、措施得力,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灾后重建恢复工作有力稳妥地推进,共修复水库2座、简易道路21公里、电线杆230根、变压器7台,发放救灾物资折款50多万元,重建倒塌房屋12户41间,加固修复堤岸23处,全镇没有发生1例因灾人员伤亡和群众上访事件。
党建唱响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在危难关头,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灾难面前冲锋在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实干成就事业,担当体现品质。一路走来,我深感自己离“三严三实”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从严要求、务实进取,为推进赤壁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和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