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面前,责任如山。6月2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崇阳县港口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程问清以冲在最前沿、哪里艰险就出现在哪里的抗洪抢险实践,诠释了“两学一做”的深刻内涵——
不畏洪灾不负民
程问清:洪口浪尖显本色
6月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崇阳县港口乡高堤河堤13处决口,全乡16217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740.32万元。
灾情面前显党性,洪流之中显本色。危情时刻,港口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全乡人民戮力同心,筑起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歌。
在这支忠诚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中,该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程问清以冲在最前沿、哪里艰险就出现在哪里的抗洪抢险实践,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
用铁的纪律捍卫长堤
6月2日凌晨,作为该乡抗洪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的程问清,就冒着瓢泼大雨深入洪水威胁最严重的洞泉村,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密部署抗洪救灾工作,督促全体党员干部以铁的纪律迅速投身到防汛救灾第一线。
“只要坚持‘三个到位’、做到‘五个必到’,再大的洪水,也冲不垮防汛的长堤。”防汛救灾工作中,程问清无论走到哪里,都坚持把防汛纪律宣传到哪里、落实到哪里。
一方面,他按照所有防汛值班岗棚必到、所有险堤险段必到、所有水利设施和渡口值守点必到、所有防汛备料储存点必到、所有灾情较重的地点救济必到的“五个必到”要求,督促各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水库责任人到岗到位,把防汛避险预案执行到位,把防汛、抢险、救灾物资落实到位,严肃追究失职渎职行为;一方面坚持以不打招呼突击检查为主、以夜间暗访巡查为主、以纠正问题“回头看”为主、以督查责任人到岗情况为主的“四个为主”方针,增强督查的针对性,确保防汛救灾督查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用铁的纪律捍卫了防汛长堤。
凭过硬作风履职尽责
“在暴雨洪水面前,如果大堤、水库之上有一个干部缺岗缺位,险情就不能及时发现,就会酿成大灾难。”程问清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于是,每一个下雨的夜晚,都成了他睡不好觉的夜晚。
程问清不仅和乡党委书记、指挥长杨清丹一起承担起了连夜巡堤看库的任务,而且每到一处都坚持做到巡视河堤险段一段不丢、查看水库水位一个不落。
在巡视河堤时,他提前与各村巡堤人员约定,以灯光为信号,只要有灯光回应,就说明巡堤人员在岗,若有险情即刻将灯光连闪三下或随时电话告知。只有确信情况正常,程问清才会奔向下一个堤段。
对于这样艰苦的巡查,村干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风雨交加之夜,我们在水库上值班都会觉得累,他们却要穿着灌满水的雨鞋,每晚步行10余公里,还要提防路上随时出没的蛇虫……
6月15日又降暴雨,当晚白露堰靠洞泉处被洪水冲毁一段,洪水直冲洞泉村,并导致高堤河近50米河堤出现险情,程问清当晚就组织村干部、群众抢险。一夜未眠的他,第二天又带领村干部和群众打木桩、填土袋……整整奋战了两天一晚。
村民们不无感慨地说,这样的硬作风,让我们看到了战胜洪涝灾害的信心。
以满腔热情服务灾民
“我是农民的儿子,报效农民是我的本份。”抗洪抢险中,程问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坚持这样做的。
6月3日,为及时了解洞泉村及其他受灾村民的吃住情况,程问清一天就走访慰问了60多户村民,并通过现场察危房、看水毁耕地,及时向指挥部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灾情报告……
保证灾民有饭吃是头等大事。为了把有限的资金多为群众购一斤米,程问清到集市上和米贩子磨破了嘴皮,把价格压到最低;为了保证菜、肉的新鲜和质量,采购时他都会亲自看看摸摸闻闻……
修复水毁工程同样是当务之急。而洞泉村受损河堤较多,河堤边无法取土,工程运料也没有通道。程问清便积极动员党员群众从附近的在下村、谭家等村取土运料,并先后调动13辆运输车、4台挖机,组织60多名群众前来参加义务劳动,累计完成土方量9000多立方米;发放棉被450床、衣服150件、方便面和矿泉水150多箱;运用大数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问题线索核查938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60多个。
“洪涝灾害面前,我们的党员干部既经受住了考验,又通过履职尽责,充分展现了公仆情怀。”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金山对程问清全身心服务灾民的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余光辉、王植、邓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