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清朝文学家彭端淑在著名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中写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这段话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讲的是一个道理,即无论事情难易,关键在于为还是不为;不为则难,为之则易。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不为而又让事情看起来很容易呢?答案就是形式主义。
比如说某领导干部接到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政治任务,这个任务要真正落实必然是劳神伤脑一番的。要想兼顾“不烧脑”与“讲政治”,最省事的法子莫过于把形式主义拉出来:弄一些十九大方面的资料书籍放在桌前案头做样子,谈论发言、开会讲话,囫囵吞枣地“复读”几句报告讲话显示下自己认真学习了。如此表面上谁也看不出有任何问题,实则离学深、弄懂、做实有很大距离。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批判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很明显,多年来,这种东西之所以一直阴魂不散,是因为在一些人眼里,形式主义俨然“实用主义”,它就像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很多事情不用伤筋动脑,只需像应声虫一样,用很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方式喊喊嗓门表态一下、做做样子部署一下,轻轻松松圈阅一下,就可敷衍过去、蒙混过关。如此轻松为官从政,对于搞形式主义者自身而言,自然很是省事实惠。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毫无疑问,“形式主义害死人”,首先是害己。毛泽东同志曾用一副对联给形式主义者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多了,其结果必然成为忙忙碌碌的官僚主义者。而一个长期处于“头重脚轻”状态的官僚主义者,很容易因为一些衍生问题跌倒。这是因为,形式主义首先就让一个人的思想不牢。思想这个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例如不少贪腐分子在最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学习、工作流于形式”之类的。
形式主义更大的危害是害“他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搞形式主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形式主义首先是误事。只讲原则,不讲措施;只见轰动,不见行动;只求虚名,不求实效。再好的政策,再重的任务,再难的事情,都被形式主义轻飘飘地落到纸面上、口头上,必然贻误工作,贻误事业。其次是“毁容”。形式主义蔓延,不仅势必助长弄虚作假、懒惰敷衍之风,更会因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使人民的获得感口惠而实不至,必定严重伤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还在“关键少数”。破除形式主义首先需要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积极发挥“头雁效应”“水波效应”,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先从自身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扎扎实实地抓、认认真真地改,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
其次,要强化监督问责。要进一步健全体制内外监督,把那些不作为、假作为、哗众取宠、弄虚作假、搞面子工程、作表面文章的党员干部放到阳光下暴晒,并根据情节轻重,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让所有搞形式主义的党员干部前进无路、后顾有忧、寸步难行。最后,要进一步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真正把那些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祉的干部提起来、用起来,不让老实人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