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公务差旅之机公款旅游,用公款报销私人聚餐,巧立名目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日前,中央纪委公开曝光七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这类“好心办坏事”、害人害己的案例当中,相关人员受到严肃处理,退赔违纪款项,并被通报曝光,教训深刻,须引以为戒。这几起问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心如果坏了规矩就会变成坏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都不能坏了规矩。殊不知,讲规矩不拉别人下水就是对对方最好的热情。
1949年3月,党中央机关迁往北京,进城当天,怀着兴奋心情的毛泽东却没看到一个百姓,大家要水没水要饭没饭。当毛泽东听到保卫负责人说李克农要求赶出群众是为了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十分恼火,厉声批评:搞什么名堂?你把水全排干了,你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你就安安全全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李克农忽略毛主席十分看重的群众路线,自然好心了办坏事。
规矩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规矩在约定俗成中成型,逐渐融入思维习惯之中,进而会转化为行为自觉。具体到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而言,规矩是刚性和软性的合集,既包括党章、党纪、国法这样的硬性约束,也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内容。
公务接待安排高档菜肴、豪华套房、景点观光,这样的“热情”是死要面子;逢年过节组织公款聚餐、滥发钱物,这样的“关怀”是不要原则;借婚丧事宜给领导送礼金、开公车撑门面,这样的“情谊”见不得阳光;碍于情面没有坚持原则、半推半就接受,这样的“尊重”是自欺欺人。
破坏规矩的“好”心,伤害的是组织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败坏的是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望,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但一旦冲破纪律的约束,那么整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价值和行为都应建立在合法有序的基础之上,对规矩和纪律的牢牢遵循,应成为不容任何人践踏的底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悬在心头,敬畏纪律之心才是真正的好心,才不会办出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