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皇荣:别让“好”心办成“坏”事

来源:咸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18-05-09 08:03
  《四书·论语·子罕第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孔子推崇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他认为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每个人都要恪守周礼的规定。
 
  子路本是出于好心,殊不知如果坏了规矩好心就变成了坏事,好人也就变成了坏人。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参与办过的一起违纪案子,县农业局某二级单位负责人以单位职工下乡辛苦为由,以资料打印费、租车费的形式虚报资金五万余元,用以发放职工下乡补贴。体恤职工、关心下属本是好事,可是如果视规矩于无物,对纪律置若罔闻,其结果必是自食其果,受到纪律的严惩。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办事,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志负责。没有原则的“好”心,是视规矩于无物,视纪律为一纸空文,必定会办成坏事。公务接待安排高档菜肴、豪华套房、景点观光,体现的不是热情;逢年过节组织公款聚餐、滥发钱物,体现的不是关怀;借婚丧事宜给领导送礼金、开公车“撑门面”,体现的不是情谊;碍于情面没有坚持原则、半推半就接受,体现的也不是尊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作风问题依然突出,但表现形态不一样了,存在一些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现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查处“四风”问题要严到底、不能让,要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对党的十九大以后仍然不知止、不收敛、不收手的,加大问责力度,用严明的纪律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小到一人、一家,大到一党、一国,没有规矩,注定行之不远;不守规矩,必有倾覆之虞。不讲规矩的“好”心必成“坏”事,既害人,又害己,当引以为戒,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