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峰:党员干部要常问“留钱做什么”

来源:清风咸宁 时间:2021-02-07 10:37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在市纪委五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引用林则徐的这则治家格言,向广大党员干部发问,并强调要修好家风家教“必修课”,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过好亲情关、家庭关、廉洁关。


林则徐的这则格言大意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只会增加他的过失。林则徐的这两句“留钱做什么”,问到了许多人的“短处”、问到一些人的“痛处”,更直抵灵魂“深处”。


古往今来,凡对这两句“灵魂之问”答得好的人,家风就正、事业就兴、名节就好,必定家道兴旺、世代兴盛;凡答得不好的人,家风就差、事业就衰、口碑就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比如,宋代范仲淹“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后来其子范纯仁继承好家风而官至宰相;明代都指挥使戚景通病危前把17岁的儿子戚继光唤到病榻前说:为父没有给你留下什么财产,只留给你一颗忠贞爱国之心。后来,戚继光继承父志、苦练武艺,终成一代抗倭名将。清代被百姓称为“于青菜”、被康熙帝誉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其清正廉洁的作风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他的后人,“其子其孙,皆若父祖”。


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做法,更加引发我们深思:入党为什么、从政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朱德总司令临终前,把康克清和子女叫到身边:“我们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缴。只有我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们可以拿去学习。”罗荣桓元帅去世时,拉着妻子的手再三嘱咐:“我死了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临终前再三嘱咐刘英:“我死后替我把补发给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全部交给党,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张闻天逝世后,刘英将储蓄4万元连同利息169.6元作为党费上交,未给子女留下一分一毫。还有“草鞋书记”杨善洲,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一家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等等。这些有识之士虽未给家人留下无尽的物质财富但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虽未给家人留下可以世代罔替的至高权力,但却教会了家人可以自食其力的谋生能力,既感人肺腑,也令人肃然起敬。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只要家人和子女开口伸手,摘星剜肉也不皱眉头,甘为儿孙做牛马,舍得一身剐,甚至一味纵容包庇,搞“封妻荫子”,最后既丢掉了自己的节操,还落得个家败人亡。比如,清代的李鸿章,身后留下的财产富可敌国,其孙子李子嘉却挥霍无度,最后和左宗棠的孙子左巨生一起流落街头,病逝前,左巨生对李子嘉说:“ 这发起烧来,怕是就不冷了吧,也好!”,令人唏嘘。再比如,近期热播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四集《严正家风》中列举的几个贪腐案例,以及我市近年来查处的治家不严、家风不正的贪腐案例,有的大搞“前门当官,后门开店”,贪腐“父子兵”“夫妻店”“兄弟连”,最后使家庭港湾沦为了“权钱交易所”,使亲情关系变成了“亲情陷阱”,教训惨痛、发人深省。


 俗话说:“遗财不如遗才,留钱莫若留贤。”通过这些正反例子,我们要更加懂得“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的朴素道理,也要更加明白“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辩证哲理,真正做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如果非得想给家人和儿孙留点什么,与其留票子、留房子、留车子,倒不如留个好传统、好家风、好名声。


因为,锦衣玉食,若不懂珍惜,早晚会消耗殆尽;金山银山,如不思进取,终究会坐吃山空,而且还会因为自身不正、作风不正、家风不正,最后反受其噬、反受其祸、反受其殃,这是再简单不过也亘古不变的道理!(特约评论员 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