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心。2023年,咸安区纪委监委将推动纪律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分类施策、正反结合、创新载体,持续深化纪律教育,提升纪律教育实效。
强化分类指导 精准施策推进有效覆盖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作为党务干部必须自觉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纪律观念……”近日,咸安区举办区直单位党务干部培训班,140余名学员集体接受纪律教育。
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系统谋划,分类施策,靶向施教,让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课堂”接受纪律教育,力求做到“精准式”滴灌。坚持一手抓“关键少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召开全区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区委主要领导专题授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通报,现场撰写心得体会,217名领导干部同上一堂纪律教育课;开展“一把手”述责述廉、集体廉政谈话、中心组学习研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推动纪律教育走深走实。一手抓“绝大多数”,扎实推进对普通党员的纪律教育工作,针对年轻干部,区纪委监委与组织部、党校等单位联合开展新入职公务员纪律教育,通过任前廉政谈话、纪法知识测试、纪律教育课等形式,督促引导年轻干部上好“必修课”“初心课”“纪法课”,系好廉洁从政的“风纪扣”;针对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预备党员,区各级各部门将纪律教育融入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教育引导其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走好入党第一步。
2023年,咸安区共分层分类举办各类纪律教育培训20余场次,1200余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接受纪律教育,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学纪、明纪、守纪。
强化典型案例 正反结合提升实际成效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以钱瑛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2023年5月12日,大型廉政话剧《钱瑛》巡演活动市州首场演出在咸安举行。观看后,马桥镇纪委书记黎冠东说道。
充分运用“正面典型引路、反面案例警示”,通过深学先进典型、对照反面典型“两轮驱动”,推进全区党员干部队伍纪律作风不断向好。突出正面典型引导,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观看廉政话剧《钱瑛》、参观钱氏英烈纪念馆、钱瑛同志生平事迹展,用廉洁理念引导党员干部,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通过线上推送先进事迹+线下交流研讨方式,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向上力量;与“桂乡楷模”“最美家风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结合,在全区评选一批政治坚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并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深化反面典型为戒,用好身边典型案例“活教材”,每年编写一本案例汇编,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集中观看省、市纪委警示教育片,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建立常态化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机制,组织全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人员和纪检监察干部旁听庭审,零距离、面对面感受纪法权威;综合运用支部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到案发单位现场宣布处分决定,使处分决定宣布成为警示教育课堂,把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2023年,咸安区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60余场,编发案例汇编1本,全区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200余篇,现场宣布处分决定60余次,组织开展旁听庭审3场次。
创新形式载体 纪律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参观各位艺术家的‘画莲’作品,聆听家风教育课,让我很受教益……”在参加了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画“莲”展暨清风话“廉”活动后,咸宁高中校长段小林说道,将廉洁自律、廉洁从教,服务好广大师生,不辜负组织培养。
如何让纪律教育“活”起来、更加入脑入心?该区积极创新纪律教育形式载体,着力在增强内容针对性、形式鲜活性、作品创新性上下功夫。
发挥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先后打造钱氏英烈纪念馆、马桥乡村记忆馆、钱瑛同志生平事迹展、钱亦石故居等廉政教育基地,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开发清廉咸安建设研学地图;将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纳入全区党员干部年度廉政教育“必修课”,实行“现场参观+廉政党课+学思践悟”模式,组织乡镇和部门党员干部参观学习。今年以来,全区2200余人到基地接受教育。
同时,深化“特色活动+新兴媒体”模式,举办画“莲”展暨清风话“廉”、“兰台颂清廉”文化展、清廉文艺下乡巡演、“红廉读书分享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创作《千桥一水清》《高洁如桂 廉洁永世》《茶养廉》《有这样一种电》《“出泥不染画莲洁”主题线上画展》等10余个廉洁文化微视频,通过网络、电视等“线上”媒体以及各乡镇、区直单位电子显示屏等“线下”平台展播,让纪律教育更加具象生动、入脑入心,让党员干部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廉洁教育。
“纪律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必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经常抓,反复抓。”该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创新纪律教育载体,丰富纪律教育路径,抓好经常性纪律教育,让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培育厚德养廉的社会氛围。(陈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