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通山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食品药品环境侦查中队原中队长成某充当赌场“保护伞”案件,该案是通山县监委成立以来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向司法机关移送的第一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纪法效果。
据悉,去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坚决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止日前,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8件,开除党籍5人,行政降级1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
在问题线索获取上,该县纪委监委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积极构建网、微、电、信、访“五位一体”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行业和领域,通过入户走访、随机抽查、现场接访等方式收集问题线索;对近3年以来已侦破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大起底”,逐案过筛,揪出背后的“保护伞”和腐败分子,对正在侦办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及时跟进、深挖细查;出台《通山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反馈暂行办法》,与政法机关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交机制和重大敏感线索提前介入、联合调查机制,做到纪法衔接、协调推进;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纳入日常监督、专项巡察、派驻监督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问题线索排查处置力度。
同时,成立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专案组和核查专班,定期召开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办理和有关问题线索处置情况汇报会议,对重点案件逐案“过堂应考”;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优先处置、专案专审;用足监察法赋予的15种调查措施,用好提醒约谈、直查直办、重点督办、提级办案等政策措施;对举报线索多,扫黑除恶战果少,特别是战果为“零”的地区和领域,严格倒查属地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及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
下一步,该县纪委监委在建立常抓长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和问责力度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深化标本兼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执纪问责工作。(宋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