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整治节日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逢节必令”,对节日期间的相关纪律提出明确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天价”月饼少了,“礼品回收店”关门了,“高档烟酒”跌下了神坛……
但是,在礼尚往来人情外衣的遮掩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送礼行为依然屡禁不止。部分党员干部仍然心存侥幸,节日期间不收手、不收敛,大肆收受节日的“腐利”,让“廉节”变成了“廉劫”。
有的虚列各种会务费、办公费、交通费、误餐费等名目,支取工作经费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浑水摸鱼、蒙混过关。有的“另辟蹊径”,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违规收受礼金,为节日“腐利”穿上了“隐身衣”……
纵观这些腐败行为,归根结底是党性不纯、纪律观念薄弱所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守不住底线,守不住初心,守不住规矩,任由廉洁自律的关口溃堤。借“人情往来”之名而行“权钱交易”之实,在“人情”的幌子下迷失自我,从而在腐败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已形成高压态势,让节日回归传统势在必行。对患有“节日病”的党员干部,要让“教育+提醒+督查”成为常态。一要尽早提醒,打好预防针。把治理“节日腐败”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抓紧抓好抓实。要紧盯“关键节点”抓早、抓小,强化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二要加强监督,念好“紧箍咒”。既要打好平时监督与“关键时段”监督组合拳,又要铁面执纪,对违纪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让党员干部做到心有所惧、行有所止、身有所正,自觉抵制“节日腐败”;三要强化督查,守好“廉政关”。要对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请、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违反公车使用管理规定等方面开展重点督查。同时,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认真受理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举报,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触角,抵达各个领域和各个死角,让“节日腐败”无处遁形。(皮青松、郑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