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大型原创话剧《王荷波》在咸宁市会议中心展演,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出席活动并讲话,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
5月13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共同为咸宁市廉政教育基地揭牌, 带头接受廉政教育,推动全市宣教月活动深入开展。
………
五月里,香城劲吹“廉政风”。自全省第二十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启动以来,咸宁市各级党委(党组)聚焦主题,扛起主体责任,“挂帅出征”“唱主角”,各级纪委监委协助党委(党组)推动活动开展,警示教育,声声入心,廉政文化,涤荡心灵。
“案中人”警醒“身边人”
“警示教育片中的四个人,都曾身处重要岗位,都曾作出不懈努力,都曾笑迎鲜花掌声,却都因为逾越底线,让自己的人生遭遇‘滑铁卢’。守住底线,既是对家庭负责,更是对单位对组织负责,党员干部应时刻保持警醒。” 该市市直机关一名干部看完由咸宁市纪委监委摄制的警示教育片《底线》后感慨地说道。这也是该市利用身边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的一个缩影。
据悉,为用好用活典型案例反面教材,自2016年来,该市坚持一年拍摄一部警示教育片,观看“本土化”的警示教育片已经成为该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必修课。
“在致力于扩大警示教育覆盖面的同时,我们还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少数’,为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打造相应的‘教育套餐’,避免‘一锅煮’。”咸宁市纪委监委分管负责同志介绍说。
针对新任县级领导干部,采取“心对心”谈话警示的形式,141名新任县级领导干部集体廉洁宣誓。
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中层干部,采取“面对面”现身说法的形式,将“讲堂”搬到监狱现场。
针对农村党员干部,采取“实打实”通报警示的形式,编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违纪违法问题典型案例选编》,推动警示教育向基层常态化延伸。
据统计,宣教月期间,该市6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收看了省纪委监委摄制的《重整行装 利剑反腐》和市纪委监委摄制的《底线》。1060个村(社区)5199名“两委”干部接受警示教育。
“古廉吏”成“新网红”
近日,由咸宁市崇阳县投资拍摄的以“一钱诛吏”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微电影《水滴石穿》在该县电视台正式公映。一经播出,张乖崖这一“古廉吏”成了“新网红”,各大媒体网站竞相转载,观众好评如潮。像崇阳这样牵手新媒体,加强廉文化传播的,在咸宁市其他县(市、区)均有亮点。
为“接地气”地开展廉政教育,该市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一地一品”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在内容选材上,选取群众认可的最大公约数,讲述群众身边最美廉政故事,在传播形式上,借助线上新媒体、线下主阵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一地一品”正变成社会各界共话“廉”。
“文化底蕴是品牌的灵魂,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品牌就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该市纪委监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将创作的优秀廉政文化节目,通过“红色文艺轻骑兵”、廉政文化“大篷车”,组织送文艺下乡300余场次,为基层干部群众送去了丰盛的廉政文化大餐。
在加强廉文化作品创作、创新传播形式的同时,该市还注重阵地培育,强化示范引领,按照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提升的思路,扎实推进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已有廉政文化示范点10余家,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各地还出现了“一社一品”、“一校一特色”、“一企一亮点”等良好局面。
教育基地变身廉政学堂
“展馆清风正纪和贪腐鉴录两个板块,正反面典型形成强烈对比,给参观者以精神的洗礼和深刻的警醒。”5月20日上午,省王英水库管理局一行35人特地从湖北阳新赶到咸宁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该单位纪委书记吕忠军表示深受教育。
依托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是该市宣教月的“自选动作”之一。
5月28日,咸宁市廉政教育基地人头攒动,一场场生动而鲜活的警示教育课在这里“开讲”,全市116名新任县级领导干部配偶在这里一起重温习近平家书,集中收看警示教育片《底线》,集体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
据介绍,咸宁市廉政教育基地是咸宁市大型综合廉政教育馆之一,以警示教育为主,展陈面积近900平方米。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5月份,咸宁市纪委监委于还对咸宁市域内4个具有代表性的廉政教育主题场馆统一授牌“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其他廉政教育基地一样络绎不绝,场场爆满。
据统计,短短一个月内,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党员干部前往各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教育达6.6万余人次。
“宣教月活动是一种集中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在短期内集中时间和资源,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教育,高强度地补足思想短板。”该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朱庆刚表示,要进一步结合“十进十建”活动,将廉政教育、普纪教育常态化,推动党员干部把党纪国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