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传扬好家风 涵养好作风

来源:咸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18-07-08 11:55
  家风淳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今年以来,咸安区以开展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围绕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 
 
  家书家训“引领”,常态学习促长效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世者更谋之……”近日,咸安区温泉办事处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钱氏家训》,这是该区学习家书家训、树立良好家风的一个缩影。
 
  家书、家训作为家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抓手,该区立足红色革命历史,收集整理了本地区何功伟、钱亦石、钱瑛等革命先辈的优秀家书、家训,充分利用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平台,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常常抓、抓长长,力推家风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
 
  同时,各地各单位还将干部家属纳入长期宣传教育范围,进一步拓展、深化“教育链”。5月以来,先后组织开展“读家书、诵家训”朗诵比赛等活动10余场,邀请干部家属1000余人参与、观看,努力构筑以家庭为单位的“互廉网”,帮助党员干部夯实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廉政场馆“搭台”,临场教育提实效
 
  “‘胆要大,心要小;思想要坚定,耳目要聪明;态度要谦和,行动要机警。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可参加民族战争。’这是70多年前,钱亦石写给即将奔赴‘抗大’学习的次子钱远镜的亲笔训词,后来二人先后为抗战牺牲,这份遗训成为钱家后人珍藏的一笔精神财富。”在钱氏英烈纪念馆,咸安区贺胜桥镇党员干部及家属们正通过讲解员的现场讲解,接受红色家风的精神洗礼……
 
  咸安区历来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今年以来,更充分利用现有钱氏英烈纪念馆、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等廉政教育场馆作为教育“阵地”,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家风元素”,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及其家属共同参观,开启生气十足的“家庭化”临场教育新模式。
 
  据了解,在完善“钱氏英烈纪念馆”等地历史影像、资料陈列的基础上,该区还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讲解员队伍,通过生动客观的现场讲解,带领参观者回溯时光、贴近历史,深入了解钱亦石、钱瑛等英烈们的平凡小事,理解他们对自己、家人“严苛”要求的背后那血浓于水的眷恋与期许,使访客们设身处地接受英烈们伟大精神和良好家风的熏陶感染,进一步提高教育质效。
  
  从宣教月活动启动至今,各地各单位已相继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属参观“钱氏英烈纪念馆”等场馆,现场接受“家风”教育50余次。
 
  特色活动“造势”,全区联动见成效
 
  日前,咸安区“2018最美家风传承人物”颁奖盛典,为600余名现场观众和同步直播平台30余万网友带来一场洗涤心灵的文化盛宴,再掀该区家风教育新高潮。
 
  本次活动前后历时2个月,自4月评选启动以来,陆续收到来自全区不同阶层推荐表千余份、推荐票37万余张,上百个相关乡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参与人进行了资格初审,活动评审会更汇集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单位、社会组织和基层代表等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50余人,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踊跃参与。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的毛明、董继宁等6名“最美家风传承人物”小到邻里和睦,大到以身许国的动人故事,为干部群众树立了知荣辱、严律己、讲正气、作奉献的榜样,获得全区干部群众广泛议论和一致好评,干部群众们纷纷表示,要向6位“身边的榜样”学习,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为自己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为子女系好品性教育的第一粒“扣子”。
  
  下一步,该区还将继续开展贯穿全年、覆盖全区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助推“好家风”的进一步巩固,以家风正党风、淳民风,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刘洋、冯超、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