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庄乡纸棚村村干部王电光、刘预粮、王中旺违规套取库区移民后续扶持项目资金、渔船燃油补贴资金等30余万元,用于村级招待费和日常开支,3人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是通城县纪委监委开年通报的8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中的一例。2019年,通城县纪委监委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深化专项治理,坚决惩治吃拿卡要、盘剥克扣、贪污挪用等“微腐败”,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为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通城县纪委监委要求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职责定位,在工作中从严要求、真抓实干。春节假期刚过,成立以“县纪委执纪监督组+派驻纪检监察组+巡察组”组成的“扶贫走访督查专班”,兵分五路深入一线摸排问题线索,“满格电”开启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探照灯”。
“现在县纪委、巡察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督查,检查的内容细得很,查问题也毫不含糊,不仅问村干部,还挨家挨户去群众家里走访座谈,现在谁都不敢麻痹大意,我们村干部更不敢在脱贫攻坚项目上吃拿卡要。”五里镇程风村党支部书记张劲严如是说,“这是最大的惠民工程,我们作为村干部,只有干净做事、全力以赴……”
同时,该县开通扶贫领域信访举报直通车,打造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来信、来电等监督举报平台,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动态更新,全程问效,督促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县纪委监委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切实提升专项治理实效。1-2月,已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组织处理7人。
“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微’在基层,‘危’在民心。要坚决做到线索排查‘全覆盖’,?执纪审查‘零容忍’,问责曝光‘无禁区’,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反腐带来的获得感,增加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频发、突出问题整治不力、走过场以及查问题不认真、责任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将严肃处理,保证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风清气正,让扶贫政策真正惠及百姓。(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