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声】在知行合一中做到真信真行

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19-04-19 22:00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准确把握“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一直以来是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压舱石”、把好为民“方向盘”、系好作风“安全带”的根基所在。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既是时代所召,亦是初心所唤。然而,对比之下,一些党员干部,有的“脑袋空空、胸中无图”不知不行,有的“嘴上涛声依旧、脚下急踩刹车”有知不行,有的“为民工程不见、烂尾工程不断”不知却行,还有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知硬行,诸如此类现象依然一定程度的存在。要知道,“知”与“行”的天平一旦失衡,党性的天平便会倾斜,行动的标尺就会偏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让知要真信、行当真行成为一种自觉。


  涵养“两个理想”的坚定信仰。“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说的就是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的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不信马列信鬼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蜕变”。纵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的落马官员,无一不是在泥沙俱下中淡化了理想、弱化了信念、丧失了政治灵魂。“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党员干部必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前不沉不摇,在各种诱惑前面不改色,以真信的“硬气”撑起行稳致远的航帆。


  锻造“起而行之”的专业能力。干部脚底有泥,群众心里才有底。真信,归根结底是为了真正付诸行动。当前,改革任务繁重,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是怕字当头,还是干字当头,这其中最见担当与能力。党员干部若止于“知了、知了”而非“行了、做了”,行动上就会有偏差、服务上就会有落差。也当看到,随着改革持续深化,一些党员干部还表现出面对改革有心无力、应对发展束手无策的窘境。新时代新使命,任何一个地方、部门都没有理由在原地打转。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一方面强化落实和执行的扛鼎作用,在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多主动担当、彰显更多创新作为。另一方面,还要向能力要方法、向方法要效率,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积聚笃行之功,以真行的“风骨”加固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的巨轮。


  厚植“容错纠错”的干事土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做到真信真行,还离不开宽容失败的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管住乱用滥用权力、不用弃用权力的渎职、失职行为同时,要注意保护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及时予以澄清正名”。近期,中办出台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也明确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释放出了严管和厚爱、约束和激励相统一的强烈信号。在坚持“严”字当头、“廉”字断后的同时,也要坚持“爱”在其中,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拿出细化、量化具体措施,正确看待党员干部工作中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让问责的戒尺有温度,如此,干部便能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问责”的常态化就能推动“负责”的长效化,以彰显温度的“减压阀”为党员干部真信真行撑腰、注入正能量。(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纪委  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