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来源:咸宁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时间:2017-07-26 09:00

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访谈嘉宾:

通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刘海元

访谈时间:

2017年07月26日 09:00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咸宁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夏梦琪。今天,我们将围绕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作”这个话题,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厅的嘉宾是通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刘海元。

  主持人:刘书记,您好,欢迎做客我们的节目。

  刘海元: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目前,我市各县市区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我们知道,今年2月份,省纪委将通山县列为全省仅有的2个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的试点县之一,刘书记,能不能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通山县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试点工作开展的情况?

  刘海元:好的。2月10日,省纪委召开试点工作任务布置会,将通山县和建始县列为两个试点县,要求在3月30日前完成试点工作任务;2月13日,我县立即组织召开了试点工作动员会,10天的时间便完成402万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比对,其中源数据126万条,比对数据276万条;2月27日,我县召开了问题线索交办会;按照10天完成核查任务的要求,3月20日,我县完成了全部问题线索的入户核查工作,共查实问题线索4318条,截止目前,已问责党员领导干部27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人,组织处理226人,追缴违规资金23.27万元。

  主持人:刘书记,能否跟网友分享一下通山县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

  刘海元: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我县将监督检查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严肃、紧迫的政治任务,为圆满完成省纪委交办的试点任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试点工作:

  第一是压实三级责任,强化领导。坚持把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做到“三级书记”挂帅,重大事项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同时,对县委、乡镇党委、县乡纪委、县直相关业务部门、县巡察督导组、村级组织六个方面的责任进行细化,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第二是围绕三类人群,做好宣传。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干部“怕费力不讨好”、核查对象“怕无事惹麻烦”、普通群众“怕没用操闲心”等思想顾虑,开展宣传引导,采取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张贴宣传海报、编印“惠民政策100问”、举办“山歌唱大数据”等形式,着力化解基层干部“甩手”、核查对象“摆手”、普通群众“袖手”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核查对象的见面率、广大群众的参与度。通过宣传引导,有210名城乡居民主动退出“人情保”“关系补助”“照顾指标”,342名党员干部主动动员不符合条件的亲友退出了扶贫政策待遇。

  第三是依靠三支队伍,强化督导。充分依靠省纪委试点工作督导组、县委巡察督导组、县委试点工作专班,着力解决试点工作政策上的盲区、流程上的短板和业务上的困境。省纪委督导组进村入户,听民意访民情,实地调研指导督办,为试点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县委试点工作专班和巡察督导组先后制定出台了《试点工作方案》《宣传工作方案》《巡察督导工作方案》等文件,编发工作简报,指导督促乡镇和有关部门召开业务培训会172次,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主持人:通山县通过压实三级责任、围绕三类人员和依靠三支队伍,保证了大数据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请问刘书记,通山县在大数据试点工作中,又是如何具体的进行查找和发现问题的呢?

  刘海元:今年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涉及的项目较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的项目,比对出来的问题线索也比往年要多,针对今年大数据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核查:

  一是实行“四字核查”确保到边到角。从县乡村三级抽调1630人,组建205个核查组,实行查、看、问、访“四字核查法”,对查找出的每个问题线索,严格按照到村进组入户的要求,与问题线索当事人面对面逐项进行调查核实。“查”,即查原始资料,核实申报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公示公开是否到位、资金是否拨付到位到人;“看”,即看现场,核实项目是否真实,精准扶贫资金受益人家庭收入等情况是否属实;“问”,即问经办人,核实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违规操作等问题;“访”,即访左邻右舍,了解精准扶贫资金受益人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确保问题线索核查到边到角。

  二是实行“三制并举”确保及时跟进。实行“签字背书”、“末位约谈”和“每晚例会”三项工作机制。在“签字背书”方面,要求每个问题线索由被核查人和核查组成员共同签字、留痕,经乡镇纪委书记、党委书记(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上报。在“末位约谈”方面,对工作进度连续2天排名末位的,约谈主要负责人,连续3天排名末位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先后因收集数据滞后、核查缓慢等情况,对2个县直单位和1个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在“每晚例会”方面,坚持每晚召开例会,讨论研究数据比对规则、政策把握存在争议的问题,针对寄宿生生活补助、贫困户精准识别、低保五保等7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制定了《关于大数据试点工作共性问题的处置意见》。

  三是实行“双向审核”确保准确高效。采取定向核查和反向核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17个部门提交的402万条数据进行审核、比对,查出输入错误数据6947条,新增问题线索2335条,最终确定问题线索31483条。组织43个督查小组,实行县委督导、部门督办、纪委督查,深入乡镇、部门、村组采取“一揽子核查、一杆子插到底、一线现场办公”的方法,做到入户核查“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县委巡察督导组对查否的问题线索和当日所有核查问题,均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进行抽查,实现巡察督导抽查村级全覆盖、精准扶贫和惠民政策项目全覆盖。凡查实问题线索比例低于5%的,普查中零发现问题、群众仍然举报的,再次进行重点抽查。如:举报黄沙铺镇大地村党支部书记阮某违规套取产业奖补资金的问题,通过重点核查,查实了阮某以妻子名义套取产业奖补资金1万元,对违纪所得予以收缴,并给予了党纪处分。

  主持人:通山县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省纪委交办的“大数据”试点工作,查处问责党员领导干部274人,请问刘书记,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具体是如何履行监督职责的呢?

  刘海元:精准扶贫政策和惠民政策的落实,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回避问题、直面问题,切实解决问题。这次“大数据”试点工作,我们按照“边核查、边整改、边问责、边完善”的要求进行追责问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的:

  一是紧盯重点领域,做到边查边改并举。将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线索集中的整村推进、寄宿生补助等领域作为核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相关部门制定措施,健全机制,强化整改。针对扶贫资金存在的监管漏洞,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监督执纪问责办法》《脱贫攻坚工作纪律规定》等15项管理制度,强化了精准扶贫政策资金的管理、审批、发放、使用、公示等操作流程监管; 针对困难家庭寄宿生补助发放不规范问题,责令教育部门迅速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对重点领域惠民资金的源头防控。

  二是紧盯重点人员,做到自查自纠并用。将党员领导干部、财政供养人员、村干部“三类人员”及其家属作为核查重点,制定了《重点人员查实问题线索整改问责工作方案》,对落实惠民政策违规违纪问题,根据性质区别对待。对过去为了解决发展和历史遗留问题而违规的,以教育为主,重在整改;对利用职权违规违纪谋利的,从严查处、严肃问责;对自查自纠态度端正、主动上缴违规所得的,从轻或免予处分。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有23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明自己的违规问题,主动上交违规所得。

  三是紧盯重点问题,做到严查严处并行。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的原则,将串通作假、虚报冒领、克扣私分、挥霍浪费、贪污挪用、“小官巨贪”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作为重点事项,一经查实,迅速立案处理,以严明的纪律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坚决落实“两个责任”,对违纪违规重点问题,实行“一案双查”。如在查处慈口乡磻溪村文书其妻邓某承包整村推进项目问题过程中,通过深挖细查,连带查出该村违规套取扶贫资金2万元,问题查实后,收缴违纪资金,对该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等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主持人:刚才,刘书记给网友们分享了通山县“大数据”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我想问的问题是,“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具体有哪些意义呢?

  刘海元: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大数据”监督检查,基层党组织增强了主体责任意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规范,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查处和纠正一批违纪违规问题,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基层逐渐立起来、严起来,基层政治生态日益好转。

  二是推动了精准扶贫和惠民政策的落地。通过“大数据”软件的比对,将惠民政策享受门槛、资金发放情况、享受人的财产收入状况在阳光下晾晒出来,使虚报冒领、贪污挪用、优亲厚友等违纪违规行为无处遁形。通过监督检查,追缴了一批违规发放的精准扶贫惠民资金,堵塞资金管理漏洞,使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和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三是促进了政府职能部门履职尽责。运用“大数据”开展监督检查,发现了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实中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履职担当,强化了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了源头管控,提高了职能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运用“大数据”开展监督检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为群众详细宣讲精准扶贫政策,既组织发动了群众,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主持人:下一步,通山县将有何打算呢?

  刘海元:“大数据”试点工作目前我们已经结束了,但是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惠民资金用到实处保驾护航的工作没有结束。此次大数据试点工作,我县受处分人员中有85%是村干部,问题呈现审核把关不严、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多种形式,为彻底规范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小微权力”、提高村干部履职尽责意识,我们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经县委常委会讨论研究通过,起草编制了《通山县村级权责清单30条》,对村级权责内容进行分类罗列,将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村级招投标、村级财务管理事项、村级工作人员任用事项、集体资产资源等10大类30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具体事项的办理流程全部进行公开,明确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权责,让村干部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什么不能干以及该怎么干,让群众清楚办事要找谁、该准备什么资料,避免群众“腿跑断、事难办”的现象,杜绝“中阻梗”现象,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前,我县已在2个乡镇、53个村开展试点工作,计划于2018年在全县全面铺开。

  另外,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巩固“大数据”工作成果“回头看”活动,对在“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中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回访教育,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受处分党员干部,调动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受处分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转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今天,刘书记详细介绍了通山县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并且与网友们分享了“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意义,让我们对“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再一次感谢刘书记做客我们视频访谈,感谢网友们的支持与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